网络安全技术理论课程的Topic主题,倒也是很有意思。
脆弱的DNS
DNS(Domain Name System)是一种用于将易于理解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IP地址的系统。
从其功能来说,它就像互联网中的“电话簿”,通过管理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,使得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能够相互通信。
举个例子:用户在浏览器中访问一个域名,比如ma5hr00m.top
,需要先知道这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,计算机通过DNS查询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是101.35.240.239
,它就会与这个IP对应的机器通信。
更详细地说“通过DNS查询到域名对应的IP”这个过程:DNS系统由多个层级的域名服务器组成,这些服务器相互协作来处理DNS查询。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并请求访问网站时,操作系统会向本地DNS解析器发出查询请求。如果本地解析器缓存了相应的IP地址,它会直接返回结果;否则,它会向互联网上的根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。根域名服务器会指导本地解析器到达顶级域名服务器,然后再到达次级域名服务器,直到找到负责特定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。最终,权威域名服务器会返回所请求域名对应的IP地址,使得用户的设备能够连接到相应的服务器。
该流程可以总结成这张图,更好理解:
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DNS了,那我们为什么需要DNS?因为直接记忆IP地址比较麻烦(尤其是IPV6出现之后),而有意义的字符串更方便记忆。20.205.243.166
和github.com
,我们愿意记哪一个呢?
我们可以使用nslookup xxx.xxx
指令来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。该工具包含在dnsutils
(Debian/Arch)和bind-utils
(CentOS/RHEL)中。
DNS最早在1983年的RFC 882中定义,并提供了技术实现,现今已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。但经过多年发展,互联网环境日趋复杂,远不像那个时代那般“单纯”,DNS的脆弱就体现出来了。
理由无他,DNS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提供任何安全措施:基于UDP的明文数据传输、无身份验证、无数据完整性验证……如果我们仅使用传统的DNS协议,这无异于只穿条裤衩就上街。对于有心者,我们的数据一览无遗。
后世的人们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的数据裸奔。然后就出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案,比如为DNS服务器添加入侵检测系统、设置DNS过滤器、对应的加密协议DNS on TLS
……这其中,就包括DNS安全拓展,也就是DNSSEC。
可靠的DNSSEC
DNSSEC(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)是一种用于增强域名系统(DNS)安全性的协议扩展,也就是由 IETF 提供的一套DNS安全认证机制(可参考RFC 2535)。它通过添加加密验证机制,防止DNS查询过程中的欺骗和篡改,确保用户访问的网站和服务器是合法和可信的。
相关概念
新的DNS记录类型
DNSSEC通过向现有DNS记录添加加密签名,确保域名系统的安全性,这些数字签名与A、AAAA、MX、CNAME
等常见记录类型一起存储在DNS名称服务器中。计算机可以通过检查相关签名,去验证请求的DNS记录是否来自权威名称服务器,以及有没有被篡改过。
- RRSIG:包含加密签名
- DNSKEY:包含公共签名密钥
- DS:包含DNSKEY记录的Hash
- NSEC和NSEC3:用于明确否认DNS记录的存在
- CDNSKEY和CDS:用于请求对父区域中的DS记录进行更新的子区域。
先有个印象,下文细说,
Resource Record Set
资源记录集,即RRSets。使用 DNSSEC 保护某个区域的第一步,是将所有相同类型的记录分组到一个RRSets中,也就是进行分组。
比如,example.com域下有三条AAAA类型的记录,分别为:
a.example.com 300 IN AAAA 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4
b.example.com 600 IN AAAA 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5
c.example.com 900 IN AAAA 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6
我们可以将其捆绑到同一组中,这就是一个RRset。
Zone-Singing Key
区域签名密钥,即ZSK。
DNSSEC中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个ZSK。ZSK通常是RSA密钥对,包括公钥(公用)和私钥(专用)两部分,其中专用部分对区域中的每个RRset进行数字签名,而公共部分则验证签名。
为了启用DNSSEC,区域操作员需要使用ZSK专用部分为每个RRset创建数字签名,并将其作为RRSIG
记录存储在名称服务器中,并将公用共用部分添加到DNSKEY
记录中的名称服务器,使其可用。
当DNSSEC解析器请求特定的记录类型(例如 AAAA)时,名称服务器就返回相应的RRSIG
。然后,解析器可以从名称服务器中提取包含ZSK共用部分的DNSKEY
记录。就这样,RRset、RRSIG和公共ZSK将一同用于验证响应。
Key-Singing Key
密钥签名密钥,即KSK。
KSK验证DNSKEY
记录的方式与上文ZSK保护RRset的方式相同:
使用KSK的私钥签署ZSK公钥(存储在 DNSKEY 记录中),并为其DNSKEY
创建RRSIG
;然后,计算机将KSK放入DNSKEY记录中。
就像公共ZSK一样,名称服务器将公共KSK发布在另一个DNSKEY
记录中,而这就给计算机提供了上面显示的DNSKEY
RRset。
公共KSK和公共ZSK均由私有KSK签名。然后,解析器就可以使用公共KSK来验证公共ZSK。
简单地说,KSK就是用于保护密钥的密钥。
ZSK负责保护RRset的安全,KSK负责保护ZSK的安全。
而KSK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信任链,将父区域的信任传递给子区域。
Delegation Signer
委派签名者,即DS。
DNSSEC引入了DS记录,用于在父区域和子区域之间建立信任链。区域操作员将子区域的公共KSK的Hash作为DS记录发布到父区域。当解析器引用子区域时,父区域提供DS记录,解析器通过比较子区域公共KSK的哈希值和父区域的DS记录来验证公共KSK的有效性。如果匹配成功,解析器就可以信任子区域的所有记录。
信任链
这一套操作下来,我们使用RRset+ZSK+KSK的认证机制保证了区域内的安全,又通过DS保证了子区域到父区域的安全。那问题来了:我们应该如何信任DS记录呢,换句话说,我们该如何得知父区域是否安全可信?
那自然是去找父区域的父区域啦~
DS记录本身就像其他任何RRset一样签署,这意味着它在父级中也具有相应的RRSIG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,区域内的ZSK+KSK验证做完就去找父区域的公共KSK,父区域的KSK+ZSK验证完成就继续往上找……这样的验证方式就会自底而上形成一条链子,称为信任链。
链子总归是有个头的。我们向链子的根源不断摸索,最后看到的是——
根域签名仪式
像前文所说,我们不断重复验证,最终来到信任链的终点(或者说起点)——根DNS区域。那现在问题来了:根区域没有父区域。我们可以在根DNS区域获取一个RRSIG
记录,通过这个记录验证根名称服务器的公共KSK和ZSK。但我们没有所需的DS来验证这个RRSIG
记录的安全性。
怎么办呢?
即使是聪明的大脑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,所以,我们采取了朴实无华的方法……
每隔一段时间,相关负责机构会召集一群人,以公开且经严格审核的方式签署根DNSKEY RRset,继而产生一条RRSIG
记录用于验证根名称服务器的公共KSK和ZSK。也就是说,根区域的公共KSK是没有DS记录来保证安全性的,我们只是假定它足够安全有效。
当然啦,事实上也足够安全。我无意去介绍这个仪式的流程,总之就是十分的严谨繁琐冗长——都是为了互联网的安全。仪式最后得到的就是那条RSSIG
数据。
前面说到过,整个仪式的过程是公开的,这个视频是距本篇博客写作最近的一次根域签名仪式录播,长达4.5h。这篇文章则是对根域签名仪式全过程的记述。
为什么需要KSK
DNS是一个分层系统,各区域很少独立运行。
像上文说的DS记录,就是为了将父区域的信任传递给子区域,DS记录本身就是公共KSK的Hash。
只要更换KSK就需要更改父区域的DS记录。
而更改DS记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,如果执行不正确,最终可能会破坏该区域。
这意味着,更换KSK的成本很高。如果我们把ZSK和KSK合二为一,使其既承担信任传递功能又承担加密RRset功能,那我们每次想要对子区域内密钥进行更换都会变得繁琐。而更换ZSK只需要在特定区域内进行操作,不会涉及到父区域的DS记录的修改。将二者独立开来,就可以在保证信任链的前提下,提供更好的灵活性,使区域操作员更容易更换ZSK,以保证RRset的安全。
KSK用于建立信任链,确保子区域的公钥的有效性;而ZSK用于签名特定区域的数据,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d
完整流程
前面讲得比较零散,可能你仍不清楚一次DNS with DNSSEC
查询到底要怎么将以上所有点结合起来。我下面以ma5hr00m.top
为例,走一遍完整的流程:
- 解析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,询问顶级域名服务器(.域)的NS记录。
- 根域名服务器回复解析器,提供顶级域名服务器(.域)的NS记录。
- 解析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(.域)发送查询请求,询问
.ma5hr00m.top
域的NS记录。 - 顶级域名服务器(.域)回复解析器,提供
ma5hr00m.top
域的NS记录。 - 解析器向
ma5hr00m.top
域的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,询问ma5hr00m.top
域的A记录。 - 权威域名服务器回复解析器,提供
ma5hr00m.top
域的A记录为101.35.240.239
。 - 解析器同时获取到
ma5hr00m.top
域的A记录的RRSet
的签名RRSIG
,并使用该签名的ZSK
进行验证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 - 解析器向
ma5hr00m.top
域的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,询问ma5hr00m.top
域的DNSKEY
记录。 - 权威域名服务器回复解析器,提供
ma5hr00m.top
域的ZSK
和KSK
公钥,并同时提供DNSKEY RRSet
的签名RRSIG
。 - 解析器使用获取到的
KSK
验证上一步得到的DNSKEY
记录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 - 解析器使用获取到的
ZSK
验证第五步得到的A记录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 - 为了保证
DNSKEY RRSIG
中的KSK不被伪造,解析器请求.ma5hr00m.top
域与ma5hr00m.top
相关的DS记录,并获取到DS记录的RRSIG
。 - 解析器计算
KSK
的哈希值,并使用获取到的DS记录的RRSIG
进行验证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 - 解析器重复步骤12和步骤13,向顶级域名服务器(.域)请求
.ma5hr00m.top
域的DS记录,并获取到DS记录的RRSIG
。 - 解析器重复步骤12和步骤13,向根域名服务器请求
.ma5hr00m.top
域的DS记录,并获取到DS记录的RRSIG
。 - 解析器使用根域名服务器提供的DS记录的
RRSIG
进行验证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。 - 验证通过后,解析器将最终的结果
101.35.240.239
返回给用户。
然后,我们就安全地获取到了ma5hr00m.top
对应的IP地址:101.35.240.239
!
DNSSEC的优劣
原理讲完了,说说为什么要使用DNSSEC。
作为一个安全拓展,使用DNSSEC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护DNS提供的数据,确保互联网上的路标(DNS记录)指向正确的内容或服务,以防止攻击者篡改DNS数据,导致用户被引导到错误的网站或不安全的地方。从根本上来讲,就是保护用户的安全。具体点说,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DNS投毒、DNS劫持、DNS重放等攻击手段。
数据变得可信之后,相继地,这份可信的数据也会促进全球DNS的应用。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安全的域名/值数据库,这个安全的数据库可以提供多种创新机会,支持新的技术、服务和设施。互联网研究人员就可以利用这些“干净”的数据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,研发一些新技术。比如DANE(DNS-based Authentication of Named Entitie)就是在利用DNS中受DNSSEC保护的数据,期望解决当前互联网安全连接方法中存在的一些漏洞。
此外呢,从广义上来讲,DNS 涉及两个方面:发布,由注册人或其代理执行;以及解析,通常由网络运营商(例如,互联网服务提供商)来完成。
也就是说,使用DNSSEC需要两端同时发力。
而DNSSEC很早就大规模部署了。所有根域名服务器在2010年就部署了DNSSEC,若干顶级域名(.org
、.com
、.net
和.edu
等)服务器也在2011年部署了DNSSEC。
相比其他DNS保护措施,DNSSEC的普及度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,多数公共的域名服务器都支持它。
DNSSEC支持情况:Notable public DNS servicde operators
DNSSEC也是最早大规模部署的。在 2010 年的时候,所有根域名服务器都已经部署了 DNSSEC。到了 2011 年,若干顶级域名(.org 和 .com 和 .net 和 .edu)也部署了 DNSSEC。
但是,DNSSEC也并不完美。DNSSEC仅仅是对传输的数据做了数字签名,但未进行加密。如果你的网络流量被别人监视,他依然可以得知你在访问什么域名。可是是出于这个原因,Chrome曾支持过DNSSEC但随后移除,Firefox则从未支持过DNSSEC。
另外,DNSSEC的使用显著增加了DNS查询响应的数量(需要额外的字段和加密信息来正确验证记录),这就增加了计算机增加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 (DDoS) 攻击的风险。
后话
可能是出于对部署DNSSEC收益的考量,DNS出现于1980年,相关安全问题在08-11年大规模爆发,直到2013年,DNSSEC才开始快速普及。截至2021年,尽管DNSSEC解析服务器只占总量的 17.4%,但其请求量已经超过七成。按照国家来看,平均使用率为14%,而中国的DNSSEC使用率仅6%左右。
参考
- 什么是 DNS | DNS 的工作方式,by CloudFlare
- DNSSEC 如何运作,by CloudFlare
- 4种DNS安全协议对比,by WoTrust
- 重启DNS根密钥服务器的七个人,by 赛尔网络
- DNSSEC:保护DNS的安全,by ICANN首席技术官办公室
- 对比4种强化域名安全的协议,by HerbertGao0
- DNSSEC的选择:Yes还是No?,by 中国教育网络